清华大学川湘美食节圆满收官
川湘美食主理名厨在清华园前合影留念
川湘美食主理名厨与清华大学厨师团队在紫荆园餐厅前合影留念
在中国烹饪协会支持下,由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与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共同组织的清华大学“川湘美食节”活动,于近日圆满收官,活动历时5天,4万多学子享受了独具魅力的川湘美食。
活动中,来自四川成都、宜宾、绵阳,湖南长沙等地区的22位主理名厨为清华大学带来了91款川、湘风味十足的菜肴、面点和小吃。选派的主理名厨都是川、湘地区厨技精湛的中国烹饪大师或名师,且都获得过全国甚至国际大赛的奖项荣誉。
九曲十八弯长队的“一角”
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在紫荆园餐厅的四层运转美食节,可以看到每到饭点甚至还不到饭点,四层的每个窗口前就排起了“九曲十八弯”的长队。清华学子也都通过微信、校内的家园网等途径抒发着自己对美食的热衷与自己对美食的理解和评价,如果在现场你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吃一口美食,便拿起手边的手机在微信中拍照发图片与朋友分享自己体会的画面。点开清华校内家园网站,即可看到标题为川湘美食“大赞”的贴子,这对辛苦在厨房的师傅是极大鼓励。还有学生总结并分享了很多条排队经验发在微信上,例如:“带上小伙伴,只有带上小伙伴才可以用最少的钱和时间吃到最多的菜,建议4人左右”;“可以12:45出发到食堂,这时候排队的人比较少而且菜式几乎没有减少多少”;“来瓶可乐”,可谓妙招奇出。
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与清华大学的领导对活动大力支持和关心。活动正式开始后,中国烹饪协会特邀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主席高炳义,清华大学副校长吉俊民,后勤党委书记邱显卿,副总务长关兆东,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樊春起,饮食服务中心副主任魏强、刘广东,饮食服务中心运营科长李智铭等相关领导,到主办川湘美食节的紫荆园食堂档口了解情况,并对主理名厨表示感谢与慰问。
学校的团餐供应区别于酒店的经营,主理厨师的工作量是平日的若干倍,在如此工作强度的压力下他们充分展现了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每位师傅从早上8点开始准备原料,直到晚上10点完成任务,脚因为长时间站立出现浮肿状况,有许多师傅为抓紧时间备料都不能按时用餐,为保证美食的地道原味,四川的张明等几位师傅还从当地采购了原料。他们爱岗敬业、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对美食烹饪严谨的工作态度,使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的领导与员工十分感动。
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的厨师全力配合,给这些主理名厨作助手的同时,也学到了川湘美食的制作方法,到最后一天,几乎都可以自己上手操作且能保证菜品口味地道正宗。
董兆玺等主理名厨与清华大学师傅研究工作
学生的美誉是对辛苦在厨房各位师傅的最大回报。各种风味档口排起长龙大队,有的同学边读书边排队,或者直接拿着电脑站到窗口前,很多同学都是拉帮结伙的一块去,有很多同学说因菜的品种较多,都没记住菜名,总之学校师生对美食的肯定,也是对本次活动的肯定。
学生餐桌上的川湘美食
川湘美食学生小聚餐
中国烹饪协会特邀副会长、名厨委员会主席高炳义与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樊春起为主理名厨颁发荣誉证书
活动结束的欢送仪式上,中国烹饪协会特邀副会长、中国烹饪协会名厨委员会主席高炳义,清华大学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樊春起等领导,对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赞赏与感谢,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祝贺,并给每位主理名厨发放了荣誉证书。
此次活动对中国烹饪协会和名厨委工作内容的拓展和服务的丰富以及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与著名高校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近几年来名厨委与清华、北大第八次有效而成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