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饮食文化
从战略的高度看科学膳食对人类的贡献
日期:2009年05月07日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

一、科学膳食是人体机能健康的基础
    知识经济正在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我国要“转弱为强”,必须在“科技兴国”的指引下,牢固树立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我们要托起建设伟大祖国的光荣使命,人人都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且已提高到新的高度,同时对食物需求的时尚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因为我国大多数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由温饱型消费向健康型消费过渡,人民对自己身体健康的状况,关心程度越来越高,自我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作为餐饮业工作者,不仅为消费者提供可口的美味佳肴,而且有责任启迪人们提高科学膳食的方法,帮助人们掌握营养资源的知识。现代人不单单是为了“吃饱”,而且讲究如何吃得好,吃得科学,吃出营养,吃出健康。
     1994年4月30日,《中国食品报》A版刊登广东湛江、汕头两地相继发生人吃河豚鱼时,竟有12人中毒5人死亡,广东省有关部分及时进行查处。主要原因是人们忽略了科学膳食的合理搭配和营养平衡,造成热能和营养素失调,这是由于人们的科学知识水平低,缺乏科学膳食的意识,导致不该发生而发生的疾病。据科学研究表明,营养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我们每人每天所需要的营养素,有一个最低的需要量,比如钙500~800克,如果不足,时间长了健康就会发生问题。某种营养素不足将会患营养缺乏症,如缺乏维生素C将会引起坏血病,缺乏钙质将会引起佝偻病,缺铁会引起贫血病等。同样营养过剩或供给不均衡,也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富贵病、文明病的发病率上升,影响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古人云:“食之有道,能养身防病;食之无道,可伤身致病;若得相宜则益体,否则成疾”。可见,合理配膳,讲究“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是研究如何“吃得科学”,目的是引导人们科学地选择食物,预防疾病,改善膳食结构,促进人体健康。

二、科学膳食合理营养的依据
    多年来,我国政府和营养、卫生、饮食业的专家们,都在关注科学膳食这个大课题,积极地探索科学膳食和营养的结构的方略,现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做出许多新的尝试。我国早就提出“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膳食结构原则:五谷能提供人体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和不饱和脂肪酸,肉类供给人们优质蛋白,蔬菜、水果、食用菌供给人们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我国营养学会于1995年6月公布《居民膳食指南》,这是一个战略大计,主要是指全国大多数人民在现阶段的膳食标准,其内容是:(1)食物要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豆制品;(4)适当增加鱼、禽、蛋、瘦肉,减少肥肉、荤油;(5)食量和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量体质;(6)饮酒要限量;(7)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
    平日怎样配膳才能符合营养要求?人体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糖类、水、脂肪和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营养成分在人体内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方能维持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营养学家按比例区分:一般人日常生活中每餐食大米、麦面和杂粮应是50%;蔬菜、果品(其中蔬类3/4,果类1/4)应是20%左右;豆制品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最好每餐摄入量为食物总量的15%为宜;肉、蛋应占5%;乳制品、食用油脂、糖应占10%。如此能较好地维持人体的营养平衡。
——白色食物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但要控制,少吃为佳。
——我国人民最缺少钙的营养素,建议每人每天喝一瓶牛奶和豆奶,吃些豆制品、黑五类食品。
——蛋白质食物要适量按比例供给不同人群,吃鸡肉时不吃鸭肉,吃猪肉时不吃牛、羊肉,可多食鱼类。
——深绿色、橙色的蔬菜水果要多吃,“绿色食品”要多样,配膳时都要兼顾。
——五谷杂粮是我国人民的主食。
《居民膳食指南》具有四大特点:
针对性——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不照搬外国的标准;
科学性——有充分的理论根据,每项改动都有事实证例,如我国居民普遍缺钙,“指南”就强调加大乳类、豆类、含钙高的食物;
通俗性——“指南”提出8条标准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易于普及。
预见性——按人体生理,提出预防措施,增强人们科学膳食意识。
    当今世界各国(美、英、德、法、日等)都有各自的膳食指南,大部分叫“宝塔形”(图1),有的叫“金字塔形”,各有特色和个性。如日本国的《膳食指南》分类细,有成年人的标准,有儿童标准,中小学生、老年人、妇女各阶层人员的标准都有不同要求。我国学生营养促进会近年来推出中小学生《膳食指南》,叫“金字塔形”,推荐了一种具有增强记忆和抗疲劳功效的新型组合保健食品,名曰“学生套餐”。已在北京、上海学生中启动。
    国民身体素质的好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伟大事业的成败。健康是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生存之本,健康就是力量,健康就是财富,意思是说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使我们愉快地迈入21世纪,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来,所图1以说饮食是人类生活的第一必需品。人活着就要吃饭,要吃饭就需要工作,而工作是为了更好报效祖国,生活才能过得富裕、过得潇洒。现在有了丰富的食物,何种食物有营养,哪些对健康有益,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有人说吃素食好,有人说吃荤食好,有人说吃细粮好,有人说吃粗粮好……科学家认为粗细结合,荤素搭配,一日三餐不重样,饭菜花样要多变。一般每人每天应该吃25种左右食物。各种食物各含不同的营养素,巧搭配可以达到人体需要的热量和消耗量,才有旺盛的精神风貌。


三、科学膳食的主要途径

(一)科学膳食的六大要素
    熟食——中餐以熟食为主,高温煮食,可以杀菌灭毒,还能把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分解、挥发或转化成无害的物质,同时还确保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充分释放出来。既能保持食品的营养卫生,又能增加人体的消化吸收。
    冷食——人之热腹不宜承受过多的冷食,即使在盛夏季节,也不宜多进冷饮,因为冷食可加重胃肠负担,从而加重胃和肠原有的疾病,引起新的疾病,尤其是体虚老人,更不宜冷食。
    配食——对饮食进行调配使其更趋科学合理,更有益于人体健康,饮食调配应注意粗细杂粮的搭配、荤素食物的搭配及冷热性的搭配。
    节食——从维护健康的观点看,应控制饮食摄入量。如“食勿过饱,不欲过饥,饥则败气”等。适当节食还具有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博食——就是不挑食,力戒偏食和单食,提倡多样食物可以满足人体对脂肪、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的需求,但不宜多,多则过剩。
    药食——“药食同源”。一般食物既可食用又可入药。药食,就是利用食物的药性能来预防和治疗疾病。有很多病可用食疗的方法治愈,有些疑难病应到正规医院检查指导治疗。
(二)提高烹调的科技含量
    烹饪之道在于味,餐饮业要求菜点应具备:色、香、味、形、营、卫、质、器8个字,互相配合,但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人们常讲某宾馆的菜饭“口味好”,谁家的“味道差”。兰州都市早晨的“清汤牛肉面”,远离几十米就闻到四溢的香气,使人对这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清汤牛肉面”闻香欲动。这就说明讲究烹调技艺,是增进食欲的重要条件。
    菜肴制作,合理地掌握调味料投放的时机,是提高饭菜质量的关键,调味以质为本,以味为先,盐起主导作用,其他调料为助品。饮食的营养、口味、营养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身心健康;口味不好,能降低人们的食量。所以说在烹调中,既要掌握合理的营养搭配,又要学会调味料的使用方法。
    人们日常用的调味品有葱、姜、蒜、盐、醋、料酒、香油、味精、胡椒粉、淀粉、五香粉、辣椒、糖等。在烹调中投放调味料可分为三个时机。(1)烹前调味:能使菜料先有一个基本味,并可除去某些原料的腥味。这种方法是在加热前将备好的菜料浸渍或调拌一下,有的菜肴先用盐、葱、姜、酱油、酒、糖、醋浸渍或调拌,然后再加热,其味格外香美。(2)烹中调味:是在菜肴下锅加热过程中,再根据不同口味的要求而分别放进调味品。在烹制前,可先把几种调味品如盐、淀粉、酱油、糖等放在勺里调拌好,找好口味,以便随时使用,入锅后味道均匀,避免浓、淡过头。(3)烹后调味:是菜肴烹制好起锅前,再辅以适当的调味品,增加鲜味。凡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调味品,如香油、胡椒粉、味精等,都应在菜肴熟后再放入。
    科学配餐的要领:(1)荤素搭配。鸡、鱼、肉、蛋内的脂肪和蛋白质较丰富,疏菜的维生素和粗纤维较多,两者可互相补充。一般是用荤菜作主料,但也可以荤配荤、素配素,利用菜的复合味增加菜肴的风味。(2)色彩搭配。一是按色配,如青椒炒肉丝、木耳炒鱼片、韭菜炒猪肝等,可增加菜的高雅清淡的色调。二是逆色搭配,能起到烘主料的作用。(3)口味搭配。口味相似的菜不宜配在一起烹调,最好是用不同味道的菜配在一起,这样菜的性质能互相补充,使菜的味道更好。(4)形状搭配。主菜若是丝,配菜也是丝,即丝配丝,片配片,丁配丁,块配块,这样烹调出来的菜才能整齐美观。此外,主菜应切得比配菜大,才能突出,主菜通常丝、片不宜过长,便于口食,就是这个道理。
(三)看颜色,讲营养
    营养学家对多种蔬菜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后认为,蔬菜的营养价值与蔬菜的颜色密切相关。一般颜色深的蔬菜营养价值高,颜色浅的蔬菜营养价值低。绿色蔬菜如油菜、生菜、苋菜、菠菜、芹菜、芥菜等,这类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钙、钾、铁等,对人体健康有益,尤其是对正在发育的青少年来说,绿色蔬菜是营养的佳品。黄色和红色蔬菜如胡萝卜、西红柿、红薯、南瓜等,营养价值居于中等。白色蔬菜有冬瓜、竹笋、白萝卜、白菜,它们的营养价值较低,主要含水分和糖类。
    总之,各种食物所含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各异,而人体对营养的需要又是多方面的,所以人们在选购食物时,最好用多种主食和蔬菜搭配着食用,或蔬菜和肉食混吃,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我们要从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高度来认识“强国富民”、“科技兴国”与科学膳食对促进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增强我们提高综合国力的决心! (此文原载于2001年《中国烹饪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作者、李有恒)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