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条款”扎堆平安夜 商家诚信经商面临考验
面对逐年火爆的平安夜消费,商家们绞尽脑汁用尽噱头引来消费者之后,却将本应被视为“上帝”的消费者陷入毫无退路的霸王条款之中。连日来,本报记者接连接到消费者打来的投诉电话,反映他们在平安夜消费过程中遭遇的不公待遇。最低消费、限时消费、保留最终解释权等问题再次大摇大摆地浮出水面。采访中,业内人士表示,在很多市民逐步开始理性消费的阶段,商家诚信经商面临考验。
消费者 多项霸王条款搅扰平安夜
根据记者的统计,本报接到消费投诉大多来自餐饮、娱乐和商超行业,商家为了能在一天之内多赚点钱或多销售一些商品,设置了种种单方面的约定,让前来消费的顾客很少有选择的余地。
沈阳的王加生是某公司的业务经理,平时经常要安排客户唱歌,平安夜当天他预订了一家经常去的歌厅招待朋友,没想到他们到了歌厅时得到的新消费标准是小包房每个小时40元,当天最低消费450元。这与之前每小时30元的消费相差不小。为了不扫大家的兴,王加生只好勉强同意了这个要求。
同王先生有同样经历的是刘洪女士,平安夜当天她和男朋友到一家西餐厅吃饭,本想度过一个美好的平安夜,可是到这家西餐厅时发现,很多人在排队,没办法两个人在等了半个小时之后,才安稳地坐到桌子旁,可是麻烦又来了,餐厅的工作人员交给他们一个提醒通知,要求两人在一个半小时内结束餐饮,否则拒绝提供服务。尽管十分气愤,但是,刘女士还是在上面签了字。
采访中,很多消费者都向记者抱怨,平安夜当天沈阳很多餐饮娱乐场所都人满为患,商家根本没工夫搭理那些有要求的顾客,即使你的要求是正确的,对于那些根本不合乎情理的约定,消费者只能被迫接受,商家这样做太不应该。
商家 第一考虑的是效益
面对消费者提出的种种意见,记者采访了一些商家,得到的答复基本都是年底消费高潮就集中在这几天,再加上沈阳商家竞争如此激烈,所以对于已经忙碌了一年的商家们都希望能够在年终最后的机会再赚一把,这样难免有一些疏漏。特别是在顾客盈门的情况下,很多商家不得不顾此失彼。
一家餐厅的经营者告诉记者,在平安夜当天他们确实提出了消费时限,但同时他们会给每个消费者一个更加优惠的打折卡,希望得到消费者理解。某商场的经理则表示,在当天销售的一些货品都属于打折范畴,因此如果消费者要拿回来进行退换,商家按照销售价格就可能赔钱,所以保留相应的解释权是有必要的。
采访中,针对记者提出的这样做是否会伤害自己的声誉问题时,商家们认为大多数消费者是可以理解的。
专家 诚信经营遭遇考验
一方面是市民消费需要进一步理性,另一方面是商家面临疯狂消费和诚信的考验。专家认为,商场经营诚信是最重要的,切不可只顾眼前利益而丢了信誉。
沈阳市消协的工作人员以“最终解释权”为例向记者介绍说,“最终解释权”只是商家在经营行为中与消费者发生消费纠纷时,应尽的一种解释义务,而并非是对活动的最终解释。也就是说,商家是活动的策划者,有义务将活动的具体内容解释清楚、明白,包括促销奖品的数量、范围、用途、时间等等,都要事先向消费者表述清楚,并尽量不要让消费者产生歧义和误解。因此,一旦遇到商家利用“最终解释权”推卸侵权责任,损害自己合法权益时,消费者应及时提出异议,并向消协及有关职能部门投诉。 (首席记者 陈琦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