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行业资讯
面子让古城餐桌多剩饭
日期:2013年12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
     有关“餐桌剩余”逼着商家罚食客的报道见报后,连续几日,本报热线不断传来一些读者痛心疾首的声音。12月25—26日,记者走进西安的几家餐馆饭店,感受到的着实是一派“丰衣足食”的景象。
    暗访 饭桌“剩菜”依旧
    镜头一:昨日中午12时左右,记者来到西安市南二环东段的一家川味“鱼庄”。虽然是一家只有不到10张桌子的小型餐厅,但挺干净,刚过12点,已基本客满。看样子,多是家庭就餐或朋友小聚。
    “细嚼慢咽”的记者陪走了几桌,趁起身结账之际将几张空桌“扫视”了一番:每张桌上摆的多是些家常菜,或多或少都有剩余,也有一桌将剩饭打了包,但更多的人都是扔下“剩余”扬长而去。其中有一桌人走时竟留下一盘几乎完整的土豆丝和一盘没吃上几口的红烧带鱼。
    镜头二:在东大街一大饭店,记者以等人用餐为由留了下来,虽已是晚上9时左右,但该饭店仍座无虚席。在一个只有四个人用餐的餐桌上,已摆满了鸡肉、羊肉、蔬菜,但端着“基围虾”、“清蒸鱼”的服务员们仍想方设法把盘子往桌上挤。这几个人显然并非大肚汉,最后三分之二的东西都“留”给了服务员。结完账,四个人互相礼貌地谦让着离开餐桌,没有一人理会一桌子的剩菜剩饭。
    记者粗略清点了桌上的盘子,大概16个。在未透露身份的情况下,记者从一位服务员那里得到一点信息,来这儿吃饭的大多数是“公家”请客,一次消费近千元很“正常”,剩一半也不奇怪。每天的剩菜剩饭无法统计,而且也很少有人提出打包。
    普通餐厅如此,一些推出“吃剩罚单”的自助餐厅也是如此。虽然店家将“吃剩60克罚买一张餐票”的提示贴满店堂,高音喇叭和来回走动的服务员也不停提示,可“餐桌剩余”依旧。期间,有食客为逃避处罚,竟然将大盘大盘的鱼肉、大虾等剩菜,悄悄倒进塑料袋扔在餐桌下,也有的将剩菜统统倒进火锅中,便大摇大摆扬长而去。
    直击 养猪户“横扫残席”
    记者采访了解到,西安市的“剩饭菜”是由西安市郊区养猪和养鸡户组成的“收购大军”回收。昨日凌晨6时,按照约定记者来到一家中型饭店后院。6时30分,一位50多岁的男子开着机动三轮进了后院,车上放着两个大铁桶。停好车后,他使用一把绑着1米多长木把的特制大勺,从摆放在后院的三个大缸里出“剩饭剩菜”,装进桶里。不足20分钟,两个大桶就被装满。
    据这位收泔水的养猪户说,他来的这家中型饭店,每天差不多都能剩个百八十公斤的“饭菜”,他和另外几个养猪、养鸡户还到大饭店里拉,那里每天产生的泔水少说也有6—7大桶。
    依据这位养猪户提供的数据,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假设西安市有100家大、中、小型餐馆饭店,每家平均每天产生“饭菜垃圾”100公斤,西安市每天浪费掉的粮食就有1万公斤之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餐馆老板的话讲:这只是个保守数字。
    误区 吃而不剩没“面子”
    针对吃饭浪费现象,记者对10余位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
    西安市某电器公司营销人员何伟先生讲:花公款吃喝是浪费的最主要“途径”。跟客户“谈判”少不了吃顿饭,其实这也是必要的投资。
    西安市某事业单位的会计高小鹏:不论是请客的还是被请的,都不愿把花钱买的好饭菜白白浪费掉,但中国人有个“老毛病”——好面子,总是怕被请的人吃不好,所以吃饭时就“没完没了”地点菜。
    消费者可谓各怀心思,不过说到底总离不开个面子问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饭店虽然要求服务员建议消费者点菜时“适可而止”,个别自助餐厅还因此开出“吃剩罚单”,但在多数饭店就餐时,市民“享受”的还是服务员的热情推荐。记者采访的饭店经理也坦言,服务员不会过多的“指手画脚”,这也是为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
    趋势 点菜“适可而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安一些经营自助餐的饭馆和餐厅已经提出了“够吃就好,杜绝浪费”的消费理念,向中国人延续数百年的“吃剩有余”饮食传统发起了挑战,例如允许顾客点半份菜,要求服务员在顾客就餐完毕时提醒打包带走,吃剩处罚等等,但绝大多数的饭店对此仍心存顾虑。
    记者从东大街一发起“适量点菜,指导节约消费”、吃剩罚款活动的快餐店了解到,自从开展这项活动以来,虽然客人的人均消费额有所下降,但顾客满意率和回头率却大大提高。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许多市民对“指导点菜”都十分认可。如果在点菜时服务员能指导点菜,既可以少花钱又让东家不失面子。提及自助餐厅“吃剩罚款”的做法,虽有人抱怨,但无人想出杜绝自助餐浪费的有效办法。因自助餐不比普通餐饮,它是花定额的钱吃不定量的饭,如果商家不加以约束极易导致“餐桌剩余”,造成人为浪费。可是,现实中所发生的一切,让自助餐厅一度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面对世人褒贬不一的议论,难怪他们心中委屈、有话要说。
    有多少剩饭可以浪费
    “吃剩60克,商家罚食客”,到底该不该?想必关注这组系列报道的读者各自心中早有定论。伴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个老话题再次提醒我们思索,一对反义的词汇也就再度清晰呈现,节俭——浪费。
    节俭与浪费,道理谁都知道,问题是谁又都能做到。尤其是在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好转的今天,节俭背后让我们遭遇“寒酸”、“抠门”之类的讥讽,浪费之余让我们颇感“倍儿有面子”。餐桌之上,江湖之中,人情世故要讲,所谓传统美德嘛,还是别来寒碜人了。
    作为食客,我掏钱吃饭,剩多剩少,碍着你谁了,管得着吗?的确“有理”。作为商家,我赚钱没错,你浪费不对,罚你不是手段,倡导节约才是目的。“苦心”有嘉。
    商家以道德谴责变为具体手段,似乎有些“霸王条款”的意味。尤其是“苦心”的遭遇,不识苦心的“上帝”,情有可恕,但理却讲不通。说到底,节俭是一种素质要求,而非个人过失。
    曾闻成事之风点滴做起,节俭作为最为基本的素质要求之一,是成事之风的最好体现。不必去背唐诗,亦不必聆听古训,有多少剩饭可以浪费,就有多少食粮被丢弃。富了物质可别穷了精神,老话题再次折射千重意,留得有心人,成事者思考。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