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行业资讯
中山市全力打造国家级美食名城
日期:2015年06月01日    来源: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处    分享: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强市”、“依法治市”、“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中山是粤菜代表性地区之一,饮食文化深厚,产业基础扎实,行业规模大,专业人才众多,菜色丰富,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09年,为进一步发展中山餐饮文化,加快中山产业化发展,中山市政府决定启动创建“中国粤菜名城”工作,以餐饮业发展带动旅游、文化、商贸和农业发展,促进“三个适宜”和谐城市建设。

  一、中山餐饮业发展现状

  (一)各种传统美食文化沉淀出中山美食的浓厚特点

  1、中山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山的水乡自然风貌依旧保持良好,保存最完整、最具水乡特色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态的景区,在这里仍然可以看到如桑基鱼塘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石岐河、小榄水道、鸡鸭水道、黄圃水道,还有数不清的小溪流。中山水乡处于淡水、咸水交界,食材丰富,味道鲜美,以河鲜及田基美食有浓郁的乡土特色。中山畅达四海,链接五洲。中山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有旅居世界五大洲9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众多的华侨使中山饮食文化融合了中西餐饮特色,形成独有的侨乡美食文化。丰富的侨乡物产以及侨乡风俗形成了耐火制作,味道浓郁、烹制过程香气弥漫的制作方法。

  2、融合了香山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中山饮食文化。依靠山海相依之自然条件,中山饮食文化既融合了香山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又继承了岭南饮食文化中“新鲜、自然、美味”的精髓,因而更兼具“创新、包容、和谐”的特点。中山过去称香山,物产最为富饶,尤以食物资源的丰厚而著称,丰富的物产为中山餐饮提供了丰富特色食材。这些具有浓厚地方特点的食材,造就了许多扬名海内外的名菜:“石岐乳鸽”、“脆肉鲩鱼”、“小榄菊花肉”、“禾虫”、“杏仁饼”、“白莲蓉月饼”、“蛇餐”、“三乡濑粉”等。中山人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优势,在粤菜基础上,吸收了古代南方沿海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一些烹调技术,逐渐形成具有自己风格和特点的菜肴,即大家所称的“中山名菜”,大体可分为民田美食、沙田美食、小榄地区菜、五桂山地区菜等四个流派。这四个流派不断在交流、互相吸收,大体有法又不拘于定法。而中山人四海为家,影响面又大,故中山菜不知不觉之中,推动着粤菜的发展。

  (二)浓厚的地方饮食文化催生了一批的名师、名菜和名店

  中山历年来名厨辈出,烹饪技术精湛,享誉国内外。中山市饮食业商会名誉会长、世界御厨、国际烹饪艺术大师、香港富临饭店“阿一鲍鱼”创始人杨贯一先生出生于中山市石岐区;香港鱼翅大王、新同乐鱼翅海鲜酒家董事袁兆英先生出生于中山市古镇镇;现任中山市饮食业商会会长、海港MGF餐饮集团董事长、“鲍鱼王子”麦广帆先生出生于中山市小榄镇;中华粤菜发展功勋人物、中山市饮食业商会永远会长郑志明先生也是土生土长的中山石岐人;广东十大名厨、富华酒店餐饮总监黄锐坤先生等都是中山成长起来的一代名厨。而这些名厨又培养了无数高徒,将中山的烹饪技术发扬光大,极大推动了中山饮食业的发展。为使餐饮管理和餐饮服务保持规范化,2008~2009年中山市共有9954人参加了餐饮类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其中通过中式烹饪师工种5982人,中式面点师工种3446人,西式面点师工种526人。中山市厨师后备人才充足,并显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如在第六届全国烹饪技能大赛广东赛区共获7金13银5铜奖牌,团体赛和个人赛成绩均排在广东省首位。

  中山餐饮名师助推餐饮名企享誉内外。目前中山共有海港大酒楼、怡景假日酒店、京华酒店、南海渔村、金记大酒楼、国际酒店、天天渔村小榄公饭店、金岛酒店、和景大酒楼等9家酒店餐饮企业获得中国烹饪协会颁发“中华餐饮名店”;一品御厨大酒楼、小榄人家粤菜酒楼、金记大酒楼、国际酒店、富华酒店、天天渔村小榄公饭店、香格里拉大酒店、金钻酒店等8家酒店餐饮企业被批准为“国家特级酒家”(五钻);菊城宾馆、小榄大酒店迎宾馆等2家酒店餐饮企业被批准为“国家一级酒家”(四钻);还有一批广东餐饮名店、中山餐饮名店及中山餐饮风味名店,如中山温泉宾馆、海港城、古镇国贸酒店等都是中山知名餐饮企业。

  (三)餐饮业的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截至2009底,全市餐饮零售达到80.38亿元,同比增长25.6%,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49%。全市餐饮业约14800多户,从业人员78771人,中山餐饮业人均年消费额达到了3193元。2009年,全市共有食品制造业企业680家,从业人员2.6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11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2.5%;拥有饮料制造企业90家,从业人员0.6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42.34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全市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的食品、饮料制造企业39家,其中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

  中山良好的饮食基础和社会氛围,为举办各类美食会展大型活动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经贸局、旅游局、市工商联合会、市饮食商会共同举办了五届“中山市美食节”,开展中山名菜名店展览。同时,各镇区的美食会展活动成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如东升脆肉鲩美食节、民众岭南水乡美食节、小榄美食节等等。中国国际食品工业经贸洽谈会是由国家商务部批准的中山市美食节庆中的又一张王牌,自2005年成功举办首届以来,成绩斐然,先后荣获2007年度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国家级品牌展会、2008年度十大食品行业品牌展会和2009年中国行业品牌展会金鼎奖。

  (四)政府与餐饮企业携手打造食品安全保证体系

  中山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卫生问题,携手行业协会和餐饮企业共同打造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全市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2006年,中山市政府被评为省食品安全先进单位,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确定为广式腊味制品安全保证体系建设试点地区;2007年,中山小榄镇又被遴选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镇。为打造食品安全保证体系,中山市政府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开展工作,包括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高规格的食品安全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三位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20个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建立起市、镇、村三级食品安全责任网,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机制,并设有专项资金开展工作;建立市、镇、基地(市场)三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成立应急专家组,制定了《中山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006-2010年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目前,中山已建立25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制定了9个地方性农业生产标准。

  二、创建国家级美食名城的思路与措施

  一是制订中国粤菜美食文化名城的建设规划,争取中山成为国家餐饮业发展的重要区域,编制意识超前、目标明确、规划合理的全市餐饮业发展纲要,明确中山在粤菜产业集聚区建设和粤港澳台食品产业合作的中心地位。

  二是筹划成立中山粤菜美食文化品牌发展促进中心,建立完善相应的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山粤菜美食的水平和美誉度。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发展岭南美食产业群,鼓动岭南美食企业做大做强,全面增强综合竞争力。以现有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一批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品位管理的岭南美食旅园区、绿色园区,促进农村牧渔业产品深加工和食品业(调味品、烘焙食品)的集聚发展,提高集聚化水平。

  三是加强粤菜美食文化的商标注册和品牌培育力度,着力培养中国驰名商标,借鉴中国餐饮名店、中国名菜(名点)和中国烹饪大师(名师)等的认证方法和标准,制定出城市自己的“名市、名镇、名街、名店、名菜、名师、名宴、名产”的认证标准,并尽快实施和常态化运行。

  四是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烹饪协会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国际、国内烹饪业界的交流。在现有的每年一届食品工业博览会、广东中山美食节、脆肉鲩美食节等大型会展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办好“岭南美食嘉年华”、“中国(中山)粤菜美食节暨粤港澳食材采购博览会”和“粤港澳餐饮产业合作论坛”等活动,着力提升中山岭南美食在珠三角乃至港澳、东南亚地区影响力,力争成为珠三角经济区餐饮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引领岭南美食发展的标杆。

  五是进一步拉长粤菜美食的产业链,力求在便携式岭南美食系列和旅游美食园区中率先突破,进一步完善营销网络,在名牌产品的带动下,不断扩大中山岭南美食的市场份额。加快岭南美食购物中心建设,为最终建立覆盖全国的岭南销售网络打下基础。强化文化特性,扩大“国家美食文化名城”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

  目前,中山市已成立了创建中国美食文化名城工作创建小组,政府将借美食名城创建之机,挖掘保护和弘扬岭南美食文化,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餐饮业朝着标准化、产业化和绿色、安全放心发展,在弘扬粤菜美食传统的同时,促进和带动食品工业和相关产业发展,为打造中国粤菜名城和餐饮强市而努力。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