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会员风采
前门全聚德9米老墙入选文保单位
日期:2015年06月01日    来源:千龙网    分享:


百年老墙 老字号全聚德前门起源店里完好保存着一面有110年历史的老墙

蔡元培故居 东堂子胡同75号蔡元培故居如今修缮一新,每天还接待不少参观者

  7日,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经市政府批准后正式公布。3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经过几次翻新的前门全聚德因为一段9.3米长的老门脸儿墙助阵,一举由“白丁”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名单中,寺庙等传统古迹遗址比例下降,王府和名人故居、四合院几乎平分此次新市保名额。如曾经迎来光绪皇帝降生的醇亲王府南府,鲁迅先生写下《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名著的绍兴会馆,慈禧太后弟弟照祥住过的四合院等。

百年老墙差点被拆

  这段堪称“功臣”的老墙,保留至今却有一段“歪打正着”的传奇。

  1901年,全聚德就将原本两排平房的格局改成了一栋二层小楼,面西的门脸儿墙为三开间,门楣是砖砌拱券结构,两侧是槛墙支摘窗。门窗上方有砖雕匾额,正中为“全聚德”、左为“老炉铺”、右为“鸡鸭店”,墙上还有铁制的札幌。

  之后历经风雨洗礼,老墙不曾变迁,只是石雕招牌被打磨得几乎辨不清字迹,只能依稀看出三个字的轮廓。

  1985年,前门全聚德店客流增多,为了更好地发展,店里决定将位于肉市胡同东侧的老房子推掉盖新楼。当时为了避免行人在工地上来回穿行,就把路边的门脸儿墙留住了,作为工地围墙。准备等到新店竣工后,再将它拆除。

  当时,一位来自香港的建筑设计师一下子就被这面孤零零的门脸儿墙吸引住了。他久久地伫立在墙边,抚摸着古朴的灰砖,端详着门上方的砖刻牌匾,如同看到一位耄耋老者布满皱纹的额头,品味着全聚德沧桑巨变的历史。他当即建议,将这面1901年至今惟一留下的“文物”请进店堂内,好好保存下来。

  “在拆除这面墙的时候,设计师专门对原墙的门窗进行了测量,并保存了照片资料,以便原尺寸复原。”全聚德前门店副总经理王晓珊说,当时每一块砖都做了编号,尤其是门上的砖刻牌匾更是小心翼翼地抠下来,仿佛做手术一般精致。

  后来,前门全聚德的新楼盖好后,门脸儿墙也是按照老墙的样子修建的,只是上面的砖刻牌匾清晰地写着“全聚德”三个字。推开大门,往屋子里走37米,历经风雨的老墙静静伫立。“重新修葺老墙的时候,有些老砖不能用了,我们特意委托砖厂严格按照原砖的尺寸重新烧制,再按照原来位置一块块地码放回去。”

  之后,老墙成了新店中的“屏风”,分隔开就餐区与配菜区。

  直到1999年7月18日,全聚德建店135周年庆典,关闭了十余载的老墙大门再度打开,里面原样复原了曾经老店二层小楼格局,老式的留声机、算盘、笔墨、八仙桌等老物件儿一应俱全,连伙计都换回了长衫马褂。从此,老墙重新变成了门脸儿墙,沿用至今。

  就是因为这段百岁老墙,成就了前门全聚德老店,成为北京首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餐饮类老字号。

  “印象中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都是保存完整的古迹,但全聚德老店的遗存屈指可数,只有一面长9.3米,高3.8米,厚0.3米的老墙,当初申报的时候心里也没底儿。能够最终入围,我们很兴奋。”王晓珊说,“这块响当当的牌子,让老店的历史有了摸得着看得见的铁证。”

文保单位评定门槛放宽

  其实,全聚德入围市保,是一次创新。阐述了市委市政府和文物部门对于“文物”的重新界定,原本文保单位必须是“保存完好的古建”,这一门槛正在放宽,凡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都将有望成为文物被珍惜。

  著名的文博界大腕王世仁、罗哲文、谢辰生在点评全聚德老墙时,写下了“此门面保持了文物建筑的原真性,后移位置仍在原店堂范围内,迁移工艺与材料均符合文物保护要求,因此同意申报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全聚德,本次入围31处新市保名单的单位中还有2处也是破格提升,即中国地质调查所旧址和北平电话北局旧址,其余均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的评判标准已经发生变化,类型越来越多元化,曾经不以为然的老物件儿,如今都有望纳入文物范畴,得到更妥善地保护与利用。”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评定文物的标准是“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古迹,对反映近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关系活动有关,具有突出价值的;对于反映北京地区某一时期美学思想、艺术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体现我国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方面具有典型意义的;反映北京地区某一时期生态保护、灾害防御及城镇规划、工程设计、材料、工艺灯方面突出成就的……都可以被称之为文物。

更多关注故居、四合院保护

  新标准下,寺庙等传统古迹遗址的比例下降,王府和名人故居、四合院比例开始变大,两类文保单位几乎平分此次新市保名额。

  虽然建筑等级略有下降,但这些北京城的老宅院,很多都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源地,见证了北京城的历史变迁。比如乾隆时期多次率兵平叛新疆分裂势力的著名将领兆惠的府第,戊戌变法时谭嗣同曾住过并自题为“莽苍苍斋”的浏阳会馆,鲁迅先生写下《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名著的绍兴会馆,慈禧太后弟弟照祥住过的四合院,曾经迎来光绪皇帝降生的醇亲王府南府,清末营造家马辉堂亲自设计的“马辉堂花园”,民国时期协和医院法国医生贝希业为女儿疗病静休租用过的贝家花园,蔡元培1917年至1920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租赁的住所,张自忠将军于1935年至1937年的住宅,现代学者、社会活动家章士钊先生1959年后居京的住所等。

  据市文物局统计,本次新市保是从近百处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分布在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通州区和延庆县等9个区县。

  另外,昨日市文物局还公布了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其中涉及长城(北京段)、陈独秀旧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十字寺遗址、通运桥及张家湾镇城墙遗迹、团河行宫遗址、岔道城等6项文物保护单位。

  至此,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大扩容。北京已经拥有6处世界文化保护遗产项目,9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5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揭秘

  论证会上删的不如增的多

  “启动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最早能追溯到2007年上半年,当时各区县开始推荐申报名单,首批申报名单近百项。”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工作人员毕建宇全程参与了本次市保出炉全过程,他回忆说,“除了各区县推荐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有价值建筑外,入围名单的还有人大、政协及有关专家、社会人士多次呼吁保护的相关建筑、遗存,还有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文物等。”

  与以往文物“升格”过程不同,这轮审核的过程中名单删减得有时不如增加的快。毕建宇举例说:“第一次专家论证会的时候,我们将已经筛选出来的四十个左右的入围名单递交专家后,讨论非常激烈。名单中有一部分文物遗存并不十分理想,像全聚德烤鸭店门面,但却能反映出北京传统饮食文化历史等意义,因此专家说法不一。”

  “一场论证会开下来,入围名单还是四十多个,不仅没有减下去反而小幅增加,因为有些专家现场又有新建议。”毕建宇回忆,对于文物名称的描述也有争议。比如此次入围的清工部琉璃窑厂办事公所位于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当时申报的名称是琉璃厂商宅院。

  当时专家表示,乾隆时期将皇家琉璃窑场迁到此地。北京城内重要建筑的琉璃构件均在此烧制。该公所为工部督造官之公署宅第。“是清代工部设立的督烧机构,而非烧制机构。因此称为办事公所更为恰当,作为北京传统宅院形式,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还有一处争论焦点是清代自来水厂。“虽然就位于文物局附近,但我以前都没有去过。”毕建宇坦言,以前对于这类近现代建筑公布为市保单位的情况并不多,随着文物部门对于文保单位界定的逐渐放宽,这类反映北京近现代工业发展的遗迹将有望逐渐入编文保单位大军,受到保护。

  探访

  清代水厂藏身居民区

  “应该就是这里,我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了,这附近就这一处老建筑了,是自来水厂。”上周日,居住在清河苑小区的王大妈坚定地说,“这里是座博物馆,因为寄居在小区里,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碰到问路的。”

  上周日,记者探访清代自来水厂时,拿着地图绕着东二环来回三四圈,终于在一座小区深处发现了这座始建于清代的自来水厂。

  此处原是“京师自来水公司”,始建原因是防火。1908年,北京城内浅井水质不好及救火无水,因此经清廷批准,官督商办筹建了自来水公司。“这座水厂是北京最早的自来水厂,也是近代完全自主投资筹建的公用设施。”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能够入围市保,主要是因为这座水厂在北京市政建设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如今,这座欧式风格建筑的水厂仍保留了不少遗迹。其中包括蒸汽机房、八角造型的烟囱、别致的来水亭和办公用的四合院。

  “据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东直门这一片的小区用水都出自这个清代的水厂,水质特别清凉。”王大妈说,“这座别致的博物馆很有意思,但因为藏身在小区内,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希望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可以吸引更多人到这里参观,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蔡元培故居“躲”在饭店后

  本次列入市级文保名单的蔡元培故居,“躲”在金宝街最西端励骏酒店身后。

  推开位于东堂子胡同75号的院门,一道蜿蜒的回廊在东侧延伸,青砖灰瓦的三进院落维持着民国时期的风格。“这里是蔡元培1917年至1920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租赁的住所。”昨日,一位蔡元培故居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宅院为其西部主宅之东的偏院,占地约566平方米。宅院坐北朝南,前院倒座房五间,东南一间为门道,内院正房三间,左右耳房各一间,厢房各三间。

  这里一度成大杂院。记者在故居的墙壁上看到一份上世纪末的勘探报告显示,院内曾居住居民14户,房屋破旧,私搭乱建严重,沿街南房前檐柱根糟朽,垫着红砖,院内地面拼铺垫高,四合院“面目全非”。一组“体检”数据更加触目惊心:连檐瓦口朽烂100%,屋件瓦面缺失残损30%,油饰褪色剥落100%。

  “2000年底,在金宝街市政开发建设中,富华国际集团作为开发建设单位搬迁了院内14户居民,拆除了违章建筑,实现了文物腾退,为保护利用创造了条件。”蔡元培故居工作人员介绍,2007年7月,在市、区文物部门的指导下,修缮工程开始。

  如今,故居已根据资料记载恢复原貌,第三进院落最西侧的两间小屋原装复原了蔡元培的起居室和书房。蓝花被褥铺得整整齐齐,挂衣架上一件蓝色长衫一尘不染,仿佛主人刚刚整理过。古朴的书桌上,一台老式打字机摆放在一角,有些常用键盘上的字母已经模糊不清。“这些摆设都是老物件,虽然不是蔡先生的原物,但都是我们一点点的按照资料从各处淘换来的。”

  另外,故居还开辟了蔡元培生平事迹展,包括蔡元培1936年为呼吁国人抗日写下的墨宝“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等均在展出之列。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曾有多处住址,但这处的意义最为重要。”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蔡元培曾在此参与策划了“五四运动”。此宅档次在当时属于中下等,体现了蔡元培朴素清廉的精神。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之一具有很高的纪念价值。


第八批市级文保单位名单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