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技能竞赛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职业教育的“高考”
日期:2009年05月07日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在6月20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让此次大赛的地位非比寻常。 
    职业大赛是教育制度的重大创新
    6月27日至30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在天津举办。与以往相比,职业技术学院、高专等高等职业院校首次加入到职业技能的比拼中。高职组共3个大类4个项目,与中职组分开进行比赛。此外,近2000名选手的参赛人数和10大类近30个项目的规模也将使本次大赛成为“历届大赛中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规格最高”的一次大赛。 
    而这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有着“规模最大”以外的不同意义。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在6月20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让此次大赛的地位非比寻常。 
    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是一项重要工程,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该项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多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一直在摸索着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必须加强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联合办学,合作培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除了在国家层面上建立职业教育咨询组织,地方政府也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代表参加的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或其他组织,推行“订单”培养式的职业教育。同时,各地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活动,如参与课程设置、帮助学生实习、提供教学设备等,同时,企业能够优先录用毕业生。几年实践下来,像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院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模式。用他们的话说,“进来的是学生,走出的是能手”。 
    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大检阅 
    职业教育的思想源于清末出现的一所所实业学校。20世纪初,在“西学东渐”思想的影响下,有“北洋实业权师”之称的周学熙,主张教育与实业如影随形,要“富强”,必须“工学并举”。他十分强调教学要“教、学、做”合一,坚持“既习其理,又习其器”的教学方法,随着这些主张被付诸实施,使得近代工业和近代教育的发展相得益彰。现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当时“工学并举”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率先提出了半工(农)半读的职业技术思想。其内容可概括为:半工(农)半读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农村应推行半农半读;城市应推行半工半读;要培养半工(农)半教的师资;对这种模式实行“五年试验,十年推广”。 
    很快,天津国棉一厂创立了“一半时间在工厂生产,一半时间在课堂学习”的办学模式,并迅速成为上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职业教育的雏形,从此一批不可多得的技术能手活跃在新中国建设的岗位上。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为国家培养直接面向生产的技能型人才教育,其重要性日益显现。而为了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教育界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例,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采用了多样、灵活、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就业针对性,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近年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成为职业院校的办学方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也成为符合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职业院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转变了传统的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其办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本次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对职业教育近些年来发展成果的一次大检阅。”黄尧表示,本次教育部等共11家部门单位共同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希望大家感受到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同时展示师生的精神风貌和熟练技能。 
    职业教育已占据半壁江山 
    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在餐饮、旅游、酒店、信息、食品卫生等多个岗位,都活跃着从职业院校走出来的技能型人才。其中,除了以细节取胜的酒店接待等岗位,更不乏像食品安全检测这一类“科技”岗位。 
    食品安全是在奥运会期间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现在,工作人员大多运用一些高技术的手段去完成食品安全任务,食品安全检测的科技含量非常高,而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保留每顿饭的菜样,事后检查。本届奥运会的食品安全检查通过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查,能在数秒钟之内就测出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的各项指标。在使用先进的设备之余,从事这项工作的相关人员也必须对这些设备极其熟悉,甚至掌握维修的一般技能。这些高技能人才都是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 
    现在,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将近2000万,每年的招生已经超过800万,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人数的一半。高等职业教育现在每年招生近300万,在校学生也已经接近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这两个一半,充分反应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重在提高质量。这是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职业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职业教育支撑天津经济发展 
    天津是我国近代工业发源地之一,在早期的实习工厂中,就孕育了“工学并举”的职业教育模式。新中国成立后,天津成为全国“半工半读”试点城市,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更加重视职业教育。 
    2005年,为探索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更好地服务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教育部与天津市政府共建成立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主要有2个任务:第一,如何进行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第二,如何建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2007年,试验区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又进一步确定,作为职业教育改革试验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08年起,每年在天津举办一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天津的职业教育走出了一片天地。 
    对于天津机电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学校就是工厂,课堂就是车间,学生就是工人。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在校期间从事不同种类的生产性实习,而这种实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锻炼”,而是真刀真枪的实际操练。学生在校期间,要承担生产性的生产活动,要创造出实际产值。去年,该学院的生产产值达到2000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工厂的规模。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已经不是稚嫩的孩子,而是有着一定经验的岗位能手。 
    每年,有1.5至2万个孩子从新疆、青海等西部省份来到天津的职业技术院校学习,这是天津市近年来对西部省市人才支撑的重要内容。第一年,这些西部省份的学生由国家财政和教育部支持资助,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第二年,这些学生来到天津,由天津政府出资支持。第三年,学生们到工厂和企业顶岗实习。这是天津市逐渐完善的东西部结合培养职业技能人才模式。通过3年的职业教育,这些学生得到了成熟的职业技能,同时又成为天津滨海新区技能型人才的有力补充,促进着滨海新区的经济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2007年,天津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经高于天津本科生的就业率。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