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五一”黄金周全国餐饮市场调查情况分析
2007年的“五一”黄金周是自2000年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制度设立以来的第20个黄金周。自2001年以来,黄金周期间各城市监测的100多家餐饮企业营业收入保持了平均15%以上的增长速度。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5月份餐饮市场尚处于消费淡季,但黄金周对餐饮业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五一期间,中国烹饪协会对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江苏、山东、山西、内蒙古、甘肃等12个省市的50多家餐饮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涵盖了酒楼、火锅、快餐、西餐等不同业态,包括高档餐饮、大众化消费等不同档次。调查显示,今年的“五一”黄金周,餐饮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倒U型”消费特征明显
5月1日 、2日是长假的开始,大部分人正处于旅游途中,餐饮需求相对较小;3日到5日处于假期中档,走亲访友、旅游观光的人数逐渐增多,对餐饮也产生了强大的需求;6日和7日是返程高峰期,大多数外出人员处于返程途中或在家调整,外出就餐的机率大为减少,营业收入下降明显,回落到平时节假日的水平。整个黄金周,餐饮消费呈现出“倒U型”的状态。调查数据显示,5月1日 至3日,广州12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97万元,同比增长7.5%。5月4日 ,北京市重点检测餐饮企业实现收入100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6%。
定位、商圈不同导致境况迥异
旅游、购物、餐饮是节日期间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五一期间,全国餐饮市场营业收入同比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长,但不同市场定位、不同商圈的企业境况迥异。节日期间,全国共计1.5亿人次的游客,使得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各地老字号餐饮企业的销售大幅攀升,增长幅度基本浮动在20%左右;而针对商务消费的中高档酒楼、宾馆餐厅营业收入同比持平或仅有小幅增长,但环比却有不同程度地下降,普遍降低了20%左右;位于商业街区、旅游景区的快餐店营业额增幅在30%以上,社区店与平时基本持平。与社会一般区域餐饮市场情况不同的是,分布在各地高速公路服务区的餐饮经营单位,受居民自驾车旅游热的影响,在节日期间生意异常火爆,山东、江苏的个别网点,营业收入甚至环比增长在80%到120%不等。
原料上涨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五一长假前期(4月15~24日),北京新发地、岳各庄、八里桥、大洋路、顺义石门、昌平水屯和锦绣大地七大批发市场行情监测显示,鸡蛋、白条猪肉、白条鸡、淡水鱼、牛前腱等主要原材料同比分别上涨了56.7%、48.1%、19.1%、12.5%、12.6%。食用油价格涨幅较大,各种食用油的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三成。大米、面粉和食用油价格较节前小幅上涨,分别上涨9.5%、12.6%和3.8%。但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部分餐饮企业并未提高菜品价格,导致在营业收入增长的同时,企业利润并未随人气增强而顺势增加,较去年同期相反,多呈现出负增长。
激烈竞争推动餐饮开拓创新
经过十九个黄金周的经验积累,餐饮企业在竞争中不断开拓创新。今年“五一”,很多企业在服务、菜品和营销上进行了开拓创新。全聚德集团策划了以“品味老字号,尽享黄金周”为主题的系列营销活动,和平门烤鸭店推出“绿色北京、绿色奥运、健康饮食”为主题的风味特色套餐菜单,吸引了众多的食客。天津锦绣江南饭店、狗不理集团推出了20多款新菜品。另外,餐饮企业也多按照经验积累提早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客流高峰的到来,很多企业在节前也针对不同突发情况的出现作出多种预案,比如多个店铺之间统筹安排人手、积极制定原料采购数量、灵活机动调整物流配送,还有就是利用长假期间对非一线的管理层员工进行培训充电。
稿件来源:中国烹饪协会 行业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