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传统烹饪技艺,
    繁荣现代餐饮市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倡导企业诚信自律,促进中国餐饮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 愿景:中国美食全球共享
  • 目标:行业领军协会、全国一流社团、国际知名组织
  • 价值观:规范诚信、精准服务、团结合作、创新高效
饮食文化
广州人爱吃敢吃享受吃
日期:2013年12月26日    来源:本站原创    分享:

  44岁的史成骏是四川人,1993年来到广州。蒸炒炖炸,他炮制过不少好菜式;培训经营,他打理过好几间很火的餐厅。实战出真知,日积月累,他也渐成饮食文化的推广者。
  粤菜高档在于鲜
  史成骏认为“食在广州”首先在于广州人敢吃,使粤菜选料很广,天上飞的、地下跑的,什么都可以做菜。有了选材多这个优势,厨师也自然有了成为巧手的条件。但粤菜也没有被食材的“广”和“杂”所囿,坚持新鲜、原汁原味的特色。“广东汤喜欢说是甜,其实‘甜’是指‘鲜’的意思。”史成骏解释道。
  广州的消费水平比较高,对优质食材有更多的选择。“鲍参翅肚,绝大多数取材于国内乃至世界的名产地。日本网鲍、辽参、巴西鱼翅、美国鱼肚。煲汤常用的药材冬虫夏草,也出自我国的高寒地区。”史成骏说这也是粤菜高档化的原因。
  “食在广州”很雅
  随着温饱的实现,广州人追求的不仅是吃的本身,而是要追求饮食文化。史成骏举例说,在广州有一家川菜馆,推出一个叫“泡椒大蒜烧鲶鱼”的菜,很好吃,但一直卖不动。后来史成骏把它改名为“泡椒大蒜长江宴”,再在宣传单上配上杜甫的两句诗:“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就被广州食客接受了。
  而比萨、寿司在广州受到青睐,也是缘于广州人追求饮食的个性化。史成骏举例说某餐厅有一道菜叫“开水白菜”,需要把菜心的氨基酸充分释放到开水中,火候的掌握就神乎其神了。广州食客喜欢这个菜,是因为愿意挑战自己的味觉。所以说,“食在广州”其实很“雅”。
  追求营养与健康
  广州人敢吃,但并不滥吃,饮食越来越理性。一方面,他们要吃出健康。“非典”以后,蛇、蟾蜍等可能有潜在危险的品种已经远离主流餐桌了,甚至连原来深受欢迎的和味炒田螺之类的菜式也渐被冷落。“取而代之的是吃生蚝,因为它是咸水的,广州人认为入口可靠些。
  史成骏认为,以清淡为特色的粤菜对于被肥胖所困扰的现代人,是恰到好处的。宴席的围餐均有上青菜的习惯,也是营养的搭配。即使是卖得很火的香辣蟹,也是广州人看上了辣椒能中和寒凉的螃蟹之故。再如丰富的早茶,也是秉承了“早上要吃好”的说法,广州人讲饮讲食已和养生不可分了。
  服务追求个性化
  广州餐饮业也以服务著称,不断追求贴身式,当你相隔一年半载再次光临某某餐厅,咨客能叫出你的姓,毫不奇怪。至于你口味是浓是淡,就更不在话下了。“因人而异,看人端菜。”史成骏说这是广州餐厅培训员工时的基本要求。
  “只有没干好的服务,没有不满意的客人。”史成骏说,一些优质的服务经验是从广州推向全国的,比如微笑服务,从咨客到保洁的阿姨都一脸阳光。点菜时,为客人的钱包着想:“先生,你两个人吃,够了。”服务员勤换碗碟,随叫随到。餐厅在客人埋单后会送上免费甜品水果。

    文章来源:新快报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