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停业 “大中华”再开门
复兴老字号,高端化是否可行?
顺着彭刘杨路往西走,既可以看到“艳阳天”、“谢先生”等大型餐饮酒店,也可看到以小吃、大众餐饮为特色的“首义园”。
在彭刘杨路路口,昔日的“大中华酒楼”所在位置已经是武汉坡地商务酒店,灰色外墙和狭小的大门很难被注意到。酒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酒店是从2007年4月份开始在这里经营的,以住宿为主,不经营餐饮。
“大中华已经关门十几年了吧”,在巷口做生意的陈先生感慨,他是这里的老居民,对‘大中华’的记忆深刻。“如果重新开张了,还有那个味道,一定经常去吃。”
他所说的大中华,将在年底重新开业,地址在光谷。
第五次开业
大中华酒楼的旧址已经变成坡地商务酒店,这并不重要。因为在上个月,该酒楼的经营权被整体出让给天龙投资公司。今年年底,它将在光谷金地中心城重新开业。这已经是它第五次开业,不知道这次等待它的将会是什么样的命运。
“我们的定位是高端餐饮。”天龙集团旗下金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严晓静对大中华酒楼做了定位。在她看来,做高端是大中华酒楼最好的出路。
酒楼最早将在春节前开业,在此之前,大中华酒楼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很久了。最近一次的出现,是在2007年,由小肥羊变成商务酒店。大中华酒楼旧址,在几经转手装修后,记者已经完全看不到一丝其曾经旧貌。
“在接手之初,我们就没有想过在原地重建。”严晓静表示,除了现有商务酒店已经占用旧址的原因外,此地不适合做餐饮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新址选在金地中心城,主要是看中光谷这一新兴产业区和企业集中群;显然,也避开了汉口、武昌等区域高密度餐饮业的竞争。
据熟悉大中华的人回忆,1998年大中华改制重装时,曾在酒楼大门口挂上了一副“百年老店换新颜,万紫千红满园春”的对联。如今,十几年过去了,大中华再度开门,能否再换新颜?
打造鄂菜名片
“我们觉得大中华继续做餐饮的空间很大。”严晓静说,外地人来武汉,首先就是想到吃“鸭脖子”,但是鄂菜却没有打得响的品牌。
据了解,湖北菜是我国十大菜系之一,以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地方特色菜品为主体,兼容并蓄,传承至今,已有2800年的悠久历史。武昌鱼问世已有1700余年,《三国志》中“宁饮建业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是它最早的出处。后来毛主席又写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使其扬名。
历史上的“大中华酒楼”主要经营鱼菜,其代表作就是武昌鱼,曾是鄂菜的代表之一。
严晓静介绍,大中华酒楼重新开张后,将以“水产为本,鱼菜为主”作为酒店的特色和风味,传承原“大中华酒楼”的经典菜肴,将湖北区域各地的精品菜式进行筛选组合,同时吸纳湖北境内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风味菜肴,形成独特的差异化,满足对湖北特色菜肴消费的需求。
“我们力争成为鄂菜的名片之一,让外地人一到武汉就想尝鄂菜,一想到鄂菜就想到‘大中华’。”
样本还是标本?
目前,重组留给天龙公司的只有那块写有“大中华酒楼”的牌匾,它将出现在大中华酒楼新址,但也留下无限的悬念:第五次开业,大中华酒楼能否重拾当年盛况,甚至有所超越?
“我们都不能理解,如果要开餐馆,不如就叫天龙酒楼。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收购‘大中华’?”严晓静说,她曾参与到这次长达五年的收购过程中。
“‘大中华’这个商标甚至都没有经过注册!”,五年前,当严晓静一行开始着手大中华的收购工作时,这个曾经辉煌的酒楼早已停业数年,曾经以租赁形式被改成火锅店、商务酒店。
“接管‘老字号’就是握烫手山芋。”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他看来,做餐饮,接手“老字号”绝对不是“捡现成”,面对的挑战远远大于机遇。
“因为老字号之所以不能很好地生存,肯定有其必然原因,但它们的群众基础又比较好,做得好,大家没话说,但是做得不好,牌子砸在你手上,可能就成了‘历史罪人’。也就是说,要么成为‘样本’,要么成为‘标本’。”他解释。
看起来,大中华酒楼重生之后成为样本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此之前,天龙集团曾成功盘活黄鹤楼酒业。让“一块三毛五”的黄鹤楼,卖到成百上千元。
“老字号”,新出路?
时代造就特色,同时也可能遗忘旧的特色。在武汉,除了“大中华酒楼”外,还有“小桃园”、“老会宾”、“福庆和”、“祁万顺”……这些赫赫有名的“汉味老字号”,都是武汉人耳熟能详的。
然而今天,其所面临的境遇却令人忧虑和叹息,它们或已名存实亡,或者正在通往名存实亡的路上,苦苦挣扎。
据了解,武汉现存有名可考的老字号约有215家。不过,仍在经营的老字号萎缩至41家,其中一半处于半死不活状态。虽然一些“老字号”已不复存在或处于颓势,但其潜在的品牌价值却是一笔不能任其消亡的巨大无形资产。
如何在困境中求生,已经被讨论了无数次,至今无解。
好在,政府越来越关注老字号企业,对老字号的复兴一直在进行中。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姚伟钧认为,如何让古老的食文化在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承载现代的内涵,并对今天的城市文化和价值建设发挥巨大的作用,值得思考。
如果大中华酒楼的第五次开业能够让“老字号”真正新生,无疑为“老字号”求解给出一个可以“复制”的样本,那就是——“高端化”。
大中华酒楼大事记
1930年,以章再寿为首的19名安徽人在武昌芝麻岭(今武昌邮局对面)开了家五香斋面馆,主营红烧鱼面。这家徽帮馆子就是大中华酒楼的前身。1932年迁至彭刘杨路,一楼卖小菜,二楼经营以鱼为主的名菜。
1956年,毛泽东在大中华品尝武昌鱼后,留下著名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让大中华酒楼名扬海内外。
1985年,经扩建后达到现有规模。
1997年,大中华生意达到顶峰。
1998年9月改制,被外地一民营企业整体收购。
2000年4月,大中华酒楼第一次关门停业;当年10月再营业时卖起了民间瓦缸煨汤。
2001年,因经营管理问题再次关门停业。
2004年底,大中华挂牌招商。
2005年3月,内蒙古小尾羊餐饮公司以租赁形式将大中华改成火锅店。
2006年上半年,小尾羊大中华店经营不善再度关门。
2006年10月,大中华与武汉坡地商务酒店合资,原址将改建经济型商务酒店,计划2007年春节前后开业。
今年底,大中华酒楼将在金地·中心城重新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