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一:中国烹饪协会考察组考察奥运媒体中心餐饮服务工作
8月20日,由常务副会长杨柳率队的中国烹饪协会考察组来到位于奥运主场馆中心区的主新闻中心(MBC)、广播电视中心(IBC),对两中心的餐饮服务工作运行情况进行考察并听取新闻工作者的意见。
主新闻中心和广播电视中心是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中枢,奥运期间,来自世界各国的1万多名媒体工作者,每天在这里都要把大量的文字、图片和电视内容传送回国。记者们的工作十分紧张,为他们提供营养可口的膳食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考察组一行首先来到主新闻中心,各国通讯社、报社的大型工作间都设在这里。北京奥运会每天都会为记者免费提供各种茶点,因此在这里设有很多茶点台和食品供应点,供应品种有新鲜水果、咖啡、袋泡茶和小点心。为了确保安全卫生,专业人员每3小时就要来检查所有食品的冷藏和卫生状况。
考察组与新西兰记者交
主新闻中心的记者餐厅和员工餐厅,可容纳300-400人同时就餐,全天24小时运行,供应的菜肴食品既有海外风味也有中餐,品种极为丰富。考察组与遇到的几位外国记者和代表团成员进行了简短交流,征求意见。记者们均表示,这里的伙食让他们相当满意。新西兰的一位女记者对餐厅的饭菜赞不绝口,说她尤其喜欢品尝中餐。来自俄罗斯代表团的一位官员说:“这里的膳食供应非常完美,我们有多种多样的选择,而且几乎没有排队等候的现象。一切都无可挑剔。”来自路透社的一位资深体育记者告诉考察组:他去过世界上很多大型活动的媒体中心,像北京这样对媒体工作人员的饮食考虑得这样周到的尚不多见。在新华社工作区,坐镇奥运报道前线的新华社周锡生副社长在与考察组交流时,热情赞扬了奥运的餐饮服务工作,并对奥运菜品的设置提了一些建议。
新华社周副社长与考察组交流
“这里的伙食是完美的”,俄罗斯代表团说
路透社记者发表意见
随后考察组来到国际广播中心。进入国际广播中心,迎面就是一个大大的接待台,摆放着各种相关资料小册子,其中有一份“美食中国”,用各种语言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知识和各地名菜。
这里的就餐区设在一个长长通道的两侧,是开放式的,按国际风味、地中海风味、亚洲风味分成若干就餐区,并在显著位置上悬挂着食品卫生许可证。中餐区的热菜有10种左右,一块写着PEKING DUCK的烤鸭图片吸引了考察组的注意。来自全聚德的两位师傅正在片制烤鸭,很多记者驻足在这里等着品尝烤鸭。杨会长和烤鸭厨师和服务员亲切交谈,询问了他们的工作状况。
整洁有序的厨房、宽敞舒适的餐厅、笑容可掬的服务员、多样可口的饭菜,奥运媒体区的餐饮服务给考察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京烤鸭备受青睐
供稿:奥运餐饮考察组